一年來,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校內各單位及全校師生的支持和配合下,在全體招生人員的共同努力下,2020學校招生工作圓滿完成了校黨委確定的精準招生工作目標?,F將具體情總結如下:
一、招生計劃執行情況
學校普通招生計劃實錄5874人,實到5559人,其中五年一貫制轉入176人;高職擴招實錄156人,各省招生錄取分數線創我校新高。
招生人數結構:省外投放計劃2246人,錄取2138人,報到1963人,省外報到率為92%;省內投放計劃4265人,錄取3736人,報到3596人,省內報到率為96%。其中省內技能高考錄取1735人,實到1628人;五年制本科錄取56人,實到55人;中外合作辦學錄取21人,實到20人;單招擴招錄取156人。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強政治引領,不斷提高招生隊伍政治素養。
招辦工作人員采取自學、領學、集中學習等各種形式,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升政治站位,牢把招生規范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與監督保證作用,構建文明和諧的陽光招生團隊,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二)加強組織領導,不斷提升團隊協作精神。
1、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多年來,校黨委始終將招生工作作為全校核心工作來抓,毫不動搖。2020年校黨委專題研究招生工作,校長周峰同志多次到省教育廳匯報工作并爭取政策支持。抽調18名同志成立招生專班,在學校資金困難情況下,確保招生經費正常使用。
2、充分發揚團隊協作精神。多年來,學校招生工作的開展是在全校抽調一批“想招生、能招生和招好生”的同志來負責學校招生任務的完成。這些同志都能吃苦耐勞,樂于奉獻,對學校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些同志能想盡千方百計、走遍千村萬校,創造性地開展招生工作,不計個人得失、克服一切困難完成或超額完成招生任務,團隊協作、任勞任怨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充分彰顯。
3、加強網絡宣傳力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行受限,省內外高中、中專學校均實行封閉管理,招生宣傳不能直接面對學生,招生壓力特別大。校招辦經過認真研判,果斷加強網上招生宣傳力度。在省內外各官方網絡媒體投放、刊登我校招生宣傳資料,積極扭轉今年招生不利局面,不斷提高學校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4、注重招生環節和時間節點。招生工作是一項只注重招生結果的,但招生過程又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招生環節多,過程長,每年從三四月份開始到填報志愿結束,基本上要全程關注學生動態,今年由于疫情影響不能進班宣講,只能多渠道的摸清學生信息,積極地跟學生進行網上互動。
(三)加強廉潔自律,不斷打造作風過硬招生隊伍。
1、自覺規范招生行為。為了進一步落實2016年巡視整改成果,學校嚴格執行教育部“30個不得”招生工作禁令和省教育廳招生工作要求,不做虛假宣傳和違規承諾;不招預科生、跟讀生、借讀生和未錄取的學生;不委托任何辦學機構、社會中介和個人招生,維護了學校的良好聲譽。
2、招生過程要求校紀檢部門全程參與。招辦支部始終秉持“廉潔招生”理念,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積極打造廉潔招生團隊。在招生經費管理上,實行先預算后使用、即時報賬的規定,確保招生經費的使用安全高效、合法合規。在個人自律上,做到“不該吃的不吃、不該拿的不拿、不該去的不去”,樹立了良好的招生隊伍形象。每年招生過程都要求校紀檢部門全程參與。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省內生源競爭依然激烈。我省2020年高考人數39.4萬,較去年略有增長。辦在武漢市的高職院校占有地緣優勢,辦在市州高校均感生源緊張??忌谝豁樞蛑驹笖禌Q定一所高校招生工作的成敗,加上有些市州采取一些保護措施,生源爭奪進一步加劇。
鄂州市有效生源極其有限。加之距離武漢近,學生選擇我校熱情不高,2020年我校這種生源結構性矛盾局面又將進一步加劇,出省出市招生是我校招生的首選。
2、省外計劃規模投出困難。2020年除湖北省以外,學校在16個省份投放了招生計劃。但今年這些省份生源減少幅度也較大,并相應的采取“只減不加”招生規模的保護措施,使我校省外招生計劃規模投放困難更大。
四、思考和建議
1、招生進入新時期,面對新的局面,能否召開一次招生工作深度研討會,從招生的角度開展一些交流活動。對當下和未來一個時期學校招生工作的客觀研判,務實規劃學校招生工作。
2、能否完善當前的招生模式和辦法,適度梳理、重組當前招生區域和區域負責人,組建更有戰斗力和創新精神的招生團隊,更能高效應對新的招生局面、同時更能提高他們招生積極性和獲得感。
3、面對招生中選調師生很難的問題,能否出臺相應的招生制度進行約束,最終形成制度招生。
2020年的招生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必須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嚴峻形勢,2021年,校招辦將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制定切實有效的招生舉施,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領導到位、工作舉施到位”,牢固樹立大局思想,全面加強學校內涵和特色建設,創新思維,再接再厲,使學校招生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